半岛BOB中商情报网讯:轴承指支持旋转轴或其他运动体的机械基础件,用于承受轴与其他轴内零部件运作过程中产生的载荷以及降低机械旋转体的摩擦系数的零部件,可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与质量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销售收入来看,我国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轴承生产大国,具备较为完善的轴承产业链资源。

  中国轴承产业链上游为轴承钢、改性塑料等原材料及轴承套圈等零部件组成。中国轴承产业链中游为轴承制造,轴承产品主要包括汽车轴承、工程机械轴承、盾构轴承、风电轴承等。中国轴承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汽车行业、家电和电机、纺织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风电等。

  轴承钢是轴承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具有高且均匀的硬度和耐磨性,在轴承结构中,除了保护架之外结构部件均使用轴承钢材料。根据特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主要优特钢企业轴承钢粗钢产量为470.4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8.95%;2021年我国主要优特钢企业轴承钢材产量为413.4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8.84%。2022年1-4月我国主要优特钢企业轴承钢粗钢产量为161.5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49%;2022年1-4月我国主要优特钢企业轴承钢材产量为142.8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7.70%。

  目前轴承钢产量较大的生产企业分别是:中信特钢(兴澄特钢、大冶特钢、青岛钢铁)、中天和本钢,占到总产量的60%。

  塑料与钢铁、木材、水泥是现代生活主要基础材料,改革开放后,塑料改性技术的应用也逐步兴起,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国内的塑料改性加工产业存在着技术薄弱、规模较小的问题,高端产品品种主要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改性塑料产量达1955万吨,预计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改性塑料将达2284万吨。

  改性塑料作为化工新材料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之一。2018年至2020年,我国改性塑料市场规模由2250亿元提升至29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21%。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改性塑料市场规模达到4152亿元。

  目前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前四企业仅占整体市场的11.5%。按改性塑料产量来看,金发科技市场份额占比最多,达7.1%;会通股份市场份额达1.6%;普利特市场份额达1.4%;国恩股份市场份额达1.4%。

  2021年中国先进陶瓷市场规模达到890亿元,约占全球市场的23%;中国先进结构陶瓷市场规模为189亿元,占中国先进陶瓷市场的21%。中国先进陶瓷市场起步较晚,2015年中国先进结构陶瓷国产化率仅约为5%,到2021年已提高至约20%,其2017年至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34%,显著高于全球增长速度。预计2022年中国先进结构陶瓷市场规模922亿元,其中先进功能陶瓷和先进结构陶瓷分别将达713亿元和209亿元。

  近年来,随着生产工艺及产品设计能力逐步提高,国内轴承套圈优势企业逐步进入八大国际轴承企业套圈采购体系,除金沃股份外,国内优势企业还有五洲新春、海宁上通优必胜轴承有限公司、浙江辛子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等轴承套圈生产企业。

  近年来,我国轴承产量呈现增长的趋势。2021年我国轴承产量完成233亿套,比2020年同期增长32.7%。预计2022年轴承产量将达259亿套。

  2021年轴承工业整体生产经营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水平,增速也达到了近十年的较高水平。轴承工业完成营业收入2278亿元,同比增长16.52%。预计2022年轴承工业完成营业收入2548亿元。

  在市场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我国轴承行业自发形成了五个产业集聚区:瓦房店(辽宁)轴承产业集聚区、洛阳(河南)轴承产业集聚区、苏锡常(江苏)轴承产业集聚区、浙东(浙江)轴承产业集聚区、聊城(山东)轴承产业集聚区。

  全球轴承行业经过多年产业竞争后,目前已经形成了垄断竞争的格局,由瑞典、德国、日本、美国四个国家的八大跨国集团瓜分市场,包括瑞典企业SKF、德国企业Schaeffler、日本企业NSK、NTN、Minebea、NACHI、JTKET和美国企业TIMKET。这八家企业在轴承行业的市场份额占比约70%。

  国内轴承行业规模较大,但参与者众多,同质化现象严重,头部企业体量偏小,行业集中度低,CR10仅为28.0%,CR6仅为24.1%。

  从产品来看,目前我国中低档轴承约占总产量的80%,而各类专用半岛BOB、精密、高可靠性等高技术含量的轴承产品只占约20%。当前高端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国产高端轴承产品存在巨大缺口。随着我国轴承行业的技术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一大批优势企业的不断涌现,国产高端轴承有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汽车行业是轴承下游较大的应用之一。汽车中使用到轴承的部位主要是轮毂、变速箱、差速器、发动机等等。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2022年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

  随着疫情阻击战取得胜利,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正轨,汽车市场形势呈现好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逐步改善。2021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86706.2亿元,同比增长6.7%。利润总额5305.7亿元,同比增长1.9%。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将小幅下跌。

  2018-2020年汽车产销连续三年下滑,汽车上市企业较少。2021年汽车市场回暖,汽车制造业企业共有19家企业成功在A股IPO上市,占到了2021年A股IPO上市企业数量的3.6%。

  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出现回暖,零售额达7603亿元,但相较2019年仍下降7.4%。预计2022年家电零售额将达7859亿元。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支撑农业各产业发展的机械化基础逐步牢固,数据显示,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56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6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3%,呈现上升趋势,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611亿元。

  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0.56亿千瓦,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

  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发展,工程机械产品销量持续增加。2021年全年挖掘机实现同比增长4.63%,装载机同比增长7.11%,推土机、平地机分别实现了17%~60%的增长幅度。预计2022工程机械主要产品销量将有所下降。

  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2018年逼近6000亿元,2020年突破7000亿元,2021年全行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8000亿元。在稳增长催化下,基建投资回暖,将刺激工程机械需求回升,预计2022年工程机械行业有望延续增长。预计2022年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将超8500亿元。

  2021年12家工程机械上市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847.21亿元,净利润230.79亿元。从营业收入来看,12家工程机械企业都实现了2021年营收正增长,其中山推股份涨幅最高,同比增长29.05%。从净利润来看,7家工程机械企业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其中,潍柴动力营收2035.48亿元,净利润92.54亿元。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轴承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